相得益彰
成语 相得益彰
发音: xiāng dé yì zhāng
释义: 相行:互相配合、映衬;益:更加;彰:显著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出处: 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”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(彰)。”
示例: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,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;相反的,却使它们~。(秦牧《茅台·花雕瓶子》)
近似成语: 自相鱼肉 自相矛盾 自相惊忧 自相残杀 庄严宝相 佐雍得尝 罪有应得 钻火得冰 自以为得计 自业自得
相得益彰可望而不可及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”
白话文:“伯夷、叔齐虽然是贤德之人,但实际上是在得到孔子的颂扬后声名才更加显扬。”
成语用法
偏正式,作谓语。含褒义。
近义词
相辅相成:
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互相补充,缺一不可。
成语出处
明·张岱《历书眼序》:“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,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”。
白话文:“诹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,这样两者的解释(结果)才能够没有缺漏。”